昆山能生源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今天是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综述 > 最新资讯

联系方式

吴先生:18936113620

江先生:18912682488

微  博:新浪微博

最新资讯

《2013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详解

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编写的《2013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于11月23日在绿色工业高峰论坛暨2013年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年会发布。报告指出,富裕中国需要充足的能源来支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美丽中国应该是一个污染物排放减少、没有持续雾霾天气的中国。目前,“富裕”与“美丽”二者是矛盾的。我国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报告主编王小康期望2013年我国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能够切实触动各级政府的环境思维,并以此为新的起点,在未来十年走出一条中国绿色增长之路。

由外而内观察我国节能减排整体状况

对于我国节能减排情况的整体观察可以由外而内进行,最外在的观察莫过于百姓直接可以感知的雾霾等环境污染状况和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完成情况。2012年,在主要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尚好的情况下,我国遭遇了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报告指出:上述矛盾现象并不意味着政府没有作为,或者数据指标在说谎。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相关数据指标主要是控制增速与增量,但增速、增量的下降难以抵消累积效应递增。虽然化学需氧量等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同比下降,但是污染累积效应递增使得单位污染带来的综合环境污染影响范围扩大和破坏效应加剧抵消了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直观看法。

报告继而通过对产业结构、产能结构、能源结构、区域结构等这些内在影响因素的观察,提出如下观点:产业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接近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2012年单位GDP能耗的降低至少有一个百分点是由三次产业结构性变化拉动的;产能过剩则似乎正在由局部现象、传统产业向整体、新兴产业蔓延,这也许进一步验证了周期性的经济峰谷是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能源结构依然单一,清洁能源的消纳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区域结构角度而言,我国依然需要防范污染和产业一起向西部转移。

如何推进上述结构进行良性调整,既能使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同时也能使百姓感知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能源能否进一步节约以及清洁利用?排放能否进一步减少?能源如何进一步得到节约以及清洁利用?排放如何进一步得到减少?这是报告关注的焦点问题。报告主编王小康认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已经不能简单停留在方法层面,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词至少应包括能源革命、产业升级、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他进一步指出,依靠市场的同时加强监管将是“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路径取向。

报告既对节能减排的整体形势、结构性变化以及主要的推动性因素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同时将上述分析放置在全球能源形势的变化背景之中。报告指出:一旦可再生能源在美国能耗消费中的比例超过了50%,那么,美国在能源消费方面将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由于再生能源在成本和价格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美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另外,美国天然气的发展正在进一步优化其能源结构。天然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方式,随之而来的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美国承受的国际舆论压力或将转移给中国。

新改革背景下的产业调整、转型与升级

工业领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报告指出我国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2012年五年来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左右,为实现国家节能约束性指标做出重要贡献。2013年上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又下降7%左右,已超额完成了年度下降5%的预期目标,工业节能效果好于全年预期。但是,随着部分地区大批工业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将带动地区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部分高载能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2013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只有78.6%,闲置产能高达21.4%。国家相关部门一直把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除了外需萎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我国目前的一部分产能过剩外,一些地方政府用“看得见的手”主导市场资源配置,在配置资源时出现错位,导致以规模扩张为主的投资行为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给治理产能过剩带来“越治越剩”的尴尬局面。报告因此指出遏制地方政府在管理工作中的越位、错位、缺位,才是治理产能过剩的关键。

工业企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给节能环保企业带来的是良好发展机遇。2012年,我国环保行业龙头企业表现相对较好,环保行业市场形势相对旺盛。同时,一系列政策出台对环保产业发展作出了具体指导,十八大首次提出的“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将环保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为环保产业在“十二五”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更加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环保问题在新一届政府层面的定位已经超越经济范畴,上升至政治高度,特别是多项实质性政策的出台、多项具体措施不断落地、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空间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打开,将为环保行业延续高景气度提供保障。

但是,报告也指出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力支持应避免重蹈新能源产业“兴而衰”的覆辙。光伏产业步履维艰、风能产业增速放缓、核电产业恢复缓慢、生物质能技术尚待破解等一系列现象都表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陷入困境。这些困境,既与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有所下滑的国际形势有关,也同前些年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刺激偏差有关。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兴产业与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均面临过剩现象,这表明政府强行配置资源行为的低效以至无效。

通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促进节能减排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主编王小康在报告中深入分析了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长期滞后,导致现行价格体系不能完全反映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成本和资源的稀缺性,继而使得价格的市场导向作用缺失;针对全社会耗能和排污企业的约束政策力度不够,“谁污染谁付费”的责任追究制度未有效实施,导致耗能排污企业节能减排压力不大,继而使得市场需求不能有效释放;针对节能环保企业的激励政策力度不够,不足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标准过低或缺失,造成产业进入门槛过低,劣币驱良币,使得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丧失竞争优势,导致产业水平低。

报告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运行环境,培育市场有效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和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为节能环保产业拓展更大空间;增强忧患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强化生态红线的“底线思维”,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贯彻到各级政府工作中。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在具体建立时均应遵循有利于培育市场有效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创造多元投入、公平竞争发展环境的基本原则。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监管缺位导致政策制定后的执行落空,该管的没能力管;政府职能越位导致地方保护行为,不利于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政府职能错位,该管的没管好。另外,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以罚代管”现象严重,变相鼓励和纵容违规违法行为。

报告指出政府应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具体包括坚决杜绝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行为,彻底根除地方保护、资源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等现象,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环保标准体系的执行工作,尽快提高和落实环境标准要求,倒逼环保产品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升级,促进全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严格执法,加大法律法规威慑力,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从而维护市场的健康发育。

技术推荐、案例展示反映节能减排微观进展

与往年报告内容结构有所不同的是,为了体现我国节能减排的微观进展,报告筛选了我国各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推荐,并遴选了若干实践案例来从企业角度和项目角度展现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微观实际。

报告指出,日本、欧盟和美国在低碳技术领域都已具有领先的优势,其中日本在节能和能效领域远远领先于世界;美国在多个低碳技术领域内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在研发实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欧盟率先向低碳经济转型,在战略方针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前瞻优势。报告编写者认为,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更多地是基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环境及能源问题而研发的应用型技术,如通过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技术、油田伴生气回收技术解决油气开采环节的能源及排放问题,通过能量系统优化工程、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技术解决耗能企业的系统整体及关键环节能耗问题。报告同时指出,对于节能减排应用型技术使用占比而言,我国各耗能行业使用国内专利技术普遍高于国际专利技术。

从企业角度而言,报告案例所选公司的服务对象从耗能企业到公共建筑,主营业务从重金属污染治理、烟气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均体现了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从项目角度而言,余气余热综合利用项目、节能铜包铝管母线应用、电机系统节能、蒸汽系统节能等等,无一不在体现系统节能与细节节能

总体而言,该报告继续秉承了“内容详实、资料丰富、数据准确、观点鲜明”的指导思想,基于全球气候、能源、经济及政治大背景,对国家总体、各地区、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真实记录,对国际国内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为我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判断、预测和展望。这些判断、预测和展望将有助于触动节能减排利益相关方的环境思维,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绿色意识转化为绿色行动,助力新改革背景下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逐步实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3-12-23  【打印此页】  【关闭】返回: 综述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