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 2024 sung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2005478号-1
昆山能生源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为期一年的节能家电补贴潮刚落幕,数家享受过狂欢的企业立刻卷入一场“节能补贴违规操作门”事件。国家审计署6月21日发布公告称,在国家推行的节能补贴政策上,有348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发现的违规使用资金问题,格力、TCL、格兰仕、美的等8家知名家电企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超过9000万元。
8家电企业涉嫌骗取节能补贴9000万
家电节能补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家电市场的救心丸、及时雨,不过,有时也会成为家电企业的照妖镜。6月21日审计署发布的公告显示,在国家推行的节能补贴政策上,企业存在的骗补现象严重。根据审计署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家电企业骗取节能补贴的现象较为严重。据审计署发布公告显示,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其中包括雪莱特、格兰仕、格力、美的、长岭冰箱等8家家电企业,共骗取国家节能补贴9061.84万元。其中格力空调违规获得补贴2156.76万元、格兰仕违规获得补贴1779万元、TCL空调违规获得补贴1831万元、美的违规获得补贴118万元。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此前几轮家电刺激政策均有企业骗取补贴的现象。但是,由国家审计署公开审计结果、公布骗补企业名单,今次还是头一回。事件引起了高度的关注,陷入风波中的两家本土家电企业昨日对此作出回应。美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配合调查中,进一步查明原因后,相关结果会给予官方发布。格兰仕新闻发言人陆骥烈昨日回应表示,主要是商业流通环节的监管漏洞,绝非有意为之,目前全面配合调查了解原因,该承担的责任绝不回避。
一个个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却被审计署毫不留情地揭露出丑陋行径并公之于众。这些企业以生产节能产品为名义骗取国家财政补贴,有些甚至达到数千万元,造成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严重损失,也给企业形象涂抹上严重的污点。随着劣迹曝光,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严肃的法律处分。
业内人士称“骗补”金额或只是冰山一角
“节能环保”已经喊了很多年也干了很多年。不过,在公众的感觉中,PM2.5越来越高,不知道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星空;青山绿水越来越少,农夫山泉这个“大自然的搬运工”,找点山泉越来越不易。为何环保问题越治理越难理,越投入越陷入,是政府没有决心吗,是百姓没有呼声吗?非也,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节能环保的违规、违法成本太低,甚至几乎是零成本高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出现了争当“劣币”的局面。
从审计报告中不难看出,那些本应为节能环保创造福祉的巨额资金,最佳的结果就是“被追回”,不仅没有罚款,甚至连个利息都没有。如此处理,实在很难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只会助长“不骗白不骗,骗了不白骗,白骗谁不骗”之风。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2011年到2012年,国家共安排了62.82亿元对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贴。审计结果中六家家电企业共骗补超过6000万元,约占国家补贴总额的1%。事实上,包括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此前的多轮家电刺激消费政策均有企业被曝骗取补贴的现象,一些行业人士也称骗补是行业潜规则,但是由国家审计署公开审计结果还是第一次。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这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该专家表示,国家审计署这次审计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均有限,很难说已经公布的审计结果就能代表总体骗补数额。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指出,虚增销量只是家电企业骗补手段之一,更加恶劣的是,有些家电企业通过对产品能效造假,使得本不属于补贴范围的高能耗家电产品“混入”补贴名单。
节能补贴应直接发给消费者
对节能产品进行财政补贴,是国家推行的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我国正面临能源紧张的危机,大力开发具有绿色环保功能的节能产品,减少能源的使用和浪费,减轻污染,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在原有生产线上生产老产品毕竟已经驾轻就熟,而节能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明确的利润前景,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会很高。向企业提供节能产品的补贴,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
把节能补贴发给企业,企业固然可以通过价格优惠来让利消费者,但这对消费者来说只是“暗补”,很难产生直接的受益。而把补贴直接发给消费者,消费者只要购买符合补贴范围的产品,就可以凭购物发票向指定部门直接领取现金,这样的补贴是一种“明补”,对消费者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购买节能产品的兴趣。当然,这样一来,企业似乎会降低生产节能产品的兴趣,但是当市场产生了对节能产品的巨大需求时,企业一定能够捕捉到这种市场信息,从而把生产重点转移到节能产品上来,这对于培养企业的市场嗅觉,也能产生正能量。
目前,中央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减少“无形之手”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对企业进行节能补贴,虽然从其目标来看是正当的,但实际上起到了强化政府干预的作用,也容易在国际市场产生贸易摩擦。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这种把节能补贴发给企业的做法,将这种政府送的“红包”直接发到消费者手里,既体现了政府对消费市场的引导,有利于节能产品的深入人心,更有利于密切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无疑是更值得提倡的。